为学生发展搭建“天府立交”
为学生发展搭建“天府立交”
为学生发展搭建“天府立交”
在四川成都南三环与(yǔ)天府大道的交会处,天府立交桥每天汇聚不同方向(fāngxiàng)的车流,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。而天府立交桥再往南,四川天府新区(xīnqū)的教育领域(jiàoyùlǐngyù)内,也有一座特殊的“立交桥”,会聚不同学籍身份的学生,培养送往最适合的方向。
《教育强国(qiángguó)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(nián))》指出,“办好综合高中”“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”。
2023年,四川天府新区整合太平中学(普高)和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(中职)两所学校的资源,创办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(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综合高中),疏浚(shūjùn)职普融通渠道(qúdào),打破高中阶段(jiēduàn)学校发展“非普即职”的局面,搭建起学生成长(chéngzhǎng)成才的“天府立交”。
学籍(xuéjí)转换为发展道路“划虚线”
在学期末,天府新区综合高中(gāozhōng)高二(4)班学生张可佳又多(duō)了一份底气,对普通高中各项课程的(de)学习有了新的进步。然而,2023年中考失利时,张可佳一家都曾以为,与普高擦肩而过后,很难再有逐梦大学的机会(jīhuì)。
2023年9月,张可佳进入天府新区综合高中。通过一(yī)学期(xuéqī)的努力,她的学业成绩明显提升。经学校综合评估后(hòu),她选择了普通高考升学(shēngxué)通道,转入学术发展型班级学习,“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,学习得更有劲了”。
在天府新区综合高中,像张可佳一样(yīyàng)的学生还有不少。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不同的是,该校招收职普两类学籍(xuéjí)学生,学生入校(rùxiào)后打破学籍身份限制,在高一上学期的调研考试后,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发展(fāzhǎn)类型。其中(qízhōng)学术发展型和特长发展型学生以普通高考升学为目标,应用发展型学生则以对口高考升学为目标。
无论哪个发展类型,道路之间都不再是禁止越过的“实线”,而是(érshì)允许(yǔnxǔ)“变道”的“虚线”。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学生在(zài)高二上学期结束前,都有多次学籍互转、类型互转的机会。
高二(23)班(bān)学生陈林锋进校时是普高学籍(xuéjí),但发现理科的(de)学习比较吃力(chīlì)。与此同时,通过各种职业和专业体验课,陈林锋和家人打破“职高学籍不如普高学籍”的偏见,决定转向应用发展型。目前,他正在学习自己喜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,“不仅能(néng)通过对口高考冲刺大学,也能为就业打下基础”。
据统计,天府新区综合高中2023级(jí)、2024级两届学生中,共有91名学生“职转普(zhízhuǎnpǔ)”、86名学生“普转职”。
融合课程体系成综合发展“指示灯(zhǐshìdēng)”
6月16日,天府新区综合高中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。尽管烈日当空,不少家长(jiāzhǎng)仍然好奇地参观校园,细致(xìzhì)地询问学校的办学情况。学籍互转(hùzhuǎn)是家长关注的焦点,而“如何选择”,则是一堂容易被忽视(bèihūshì)的“必修课”。
综合(zōnghé)高中几乎覆盖目前所有的升学通道,学生如何从中找到一条(yītiáo)最适合的道路?
“对刚读完初中的学生来说,要(yào)立即作出影响人生走向的决定,其实很难。”天府新区综合高中课程(gāozhōngkèchéng)教学中心主任王鸿凯说,学校构建(gòujiàn)的“至精·333”融合课程体系就是一盏“指路明灯”。
该课程(kèchéng)体系实现课程分类、教学分层、学习分程。学校开设学术型、应用型、特长型三大类共480余门课程,其中既有文化基础类必修课程,也有工业机器人、数控加工、编程设计等职业体验(tǐyàn)类课程,还有劳动、国防等德育成长类课程。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基础学科学习适应后,通过3年(nián)贯通式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(shēngyáguīhuà)课程,逐步明晰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生涯规划,结合(jiéhé)自身学业情况,按程序审批后,即可(jíkě)转入相关类型班级(bānjí)进行定向学习。
高一(8)班学生余林壕在2024年9月进校时(shí),学习了普高课程和职业(zhíyè)体验课等,“所有的专业(zhuānyè)都体验了一遍后,我才坚定了通过普通高考冲刺军校的决心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(zài)天府新区综合高中,学生即便(jíbiàn)在高一上学期结束时无法确定发展类型,也能通过选课走班的形式继续挖掘潜力。
“有(yǒu)体验才有选择(xuǎnzé)。”王鸿凯(wánghóngkǎi)说,在融合课程体系的支撑下,学校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,真正将学生“被动选择、被动分流”转变为“主动选择、自定方向”。
要素融合(rónghé)打造复合型“基础柱”
袁芙蓉是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幼儿保育专业教师(jiàoshī),2023年(nián)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道分界线。
“刚进入综合高中时也有过(guò)迷茫,但学生的发展需要促使我不断成长。”袁芙蓉说,与在(zài)中职学校时相比,如今(rújīn)参与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机会多了,开发职业(zhíyè)体验课的频率高了,与幼教行业的联系也更紧密了,这些都推动她成长为“双师型”教师。
为(wèi)满足多类型学生培育和融合课程开设的(de)师资需求,天府新区综合(zōnghé)高中初步打造出110余人的市级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同时打破(dǎpò)原有的普教和职教师资使用传统,一体化统筹安排教学工作,以学科建设(xuékējiànshè)为载体实现“群策群力互助”,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推进教师“深度融合互研”。
这种要素融合的特征,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(shàng),还体现在课程、资源(zīyuán)等方面。例如,往往集中在中职学校的实训室资源,在这里成(chéng)了所有学生职业体验和兴趣特长选修课的资源;教授普高课程的各科教师,也会为(wèi)应用发展型学生开设选修课,帮助其夯实文化基础知识。
“综合高中绝不是普高教育与(yǔ)中职教育的简单相加。”天府新区综合高中党委副书记、校长(xiàozhǎng)胡友洲(húyǒuzhōu)表示,学校动态兼顾学生禀赋与需求,为学生搭建多样选择、多向发展、多元成才通道,让“复合型(fùhéxíng)学校”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“复合型人才”。
“天府(tiānfǔ)新区综合高中是成都市第一所综合高中,尽管(jǐnguǎn)缺乏可(kě)(kě)借鉴、可参考的成熟范例,但我们创新改革的决心不会动摇。”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,教育和(hé)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远东表示,下一步,天府新区将锚定(máodìng)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要求,立足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,继续推动综合高中科学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,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探索典型(diǎnxíng)经验,打造综合高中创新办学的“天府模式”。(本报记者 葛仁鑫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